代表學者
盧梭(Rousseau)、斐斯塔洛齊(Pestalozzi)、福祿貝爾(Frobel)、蒙特梭利(Montessori)
哲學假設
教育目的
主張消極教育:順應自然的教育法則。
**兒童本位中心:**重視兒童的性向、興趣和能力。
**重視兒童身體活動:**鍛鍊身體,使兒童能適應自然。游泳、登高、跳遠、跳高能訓練感官兼顧心靈和身體活動。
**重視兒童的個性:**兒童的能力在程度上各不相同,在性質上互有差異,應因材施教。
直觀教育的原理:認為兒童只有依據具體事實去了解事物的能力,反對過早讓兒童進行閱讀,12歲以前不能有文字課程。
人性本善的理念:教育並不是傳授新內容,而是對兒童既有的內容加以保護和誘導。
邏輯後果:認為人性本善,應該讓學生承擔錯誤行為的後果。
教育是開發人類潛伏能力的過程:
教育的任務在提供適當的環境,使兒童在各生長階段中獲得圓滿而調和的發展。
教育不是從外面以能力授於兒童,也不是用外爍的方法來增進兒童的能力。
把兒童本身固有的能力,循著自然的順序,充分法展出來。
課程內容
強調順應自然,重視實用教材。
教學方法
教師角色&師生關係
兒童中心本位。
盧梭(Rousseau) 自然主義之父尊稱西方教育史上的哥白尼
著作:《愛彌兒》
提出:
天生萬物,原皆為善,一經人手,悉變為惡。
上帝創造萬物皆善,因人之干擾而變壞。
意涵:
斐斯塔洛齊(Pestalozzi) 平民教育之父
提出:
教育愛。
教師即園丁。
提倡勞動教育,收容貧苦兒童。
基於實務觀察的感官教學(直觀教學)原則,開展兒童內在潛能。
教育的功能即在克制人的原始性而發揚其道德性。
原始性(兒童期-自然我)
社會性(青少年-社會我)
道德性(成年期-道德我)
福祿貝爾(Frobel) 幼稚教育之父
提出:
蒙特梭利(Montessori)
提出:
康美紐斯(Comenius)
提出:
教學計劃: